2022年深秋,重庆这座山城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它的火锅香气四溢,也不是因为洪崖洞的夜景璀璨夺目,而是因为新冠病毒的突袭,重庆,这座拥有三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突然成为了疫情的中心。
疫情下的重庆,街道不再车水马龙,商圈不再人声鼎沸,取而代之的是核酸检测点的长队,是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是救护车不时划破城市寂静的鸣响,这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但重庆人的生活却没有停摆。
在渝北区某封闭管理小区,居民们自发组织起物资互助群,谁家缺了米面油盐,在群里喊一声,很快就有邻居响应,张阿姨家的孙子需要打印学习资料,对门的李老师主动帮忙打印并消毒后挂在门把手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特殊时期显得格外珍贵。
疫情中最忙碌的莫过于医护人员,重医附二院的护士小陈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脸上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迹,双手因反复消毒而皲裂,当她终于有时间与家人视频时,三岁的女儿隔着屏幕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小陈强忍泪水,微笑着回答:“等把病毒打跑了,妈妈就回来。”这样的故事,在重庆的每个医院都在上演。
重庆的地形特殊,山多坡陡,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独特挑战,在一些陡坡地段,救护车无法直接到达,医护人员需要徒步上山下乡为居民做核酸采样,渝中区的老巷子里,年过五旬的社区书记老王每天要爬数百级台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和药品。“这些都是我的老街坊,我不能放下他们不管,”老王说,“重庆人,爬坡上坎是常事,这点困难算啥子嘛!”
疫情中的重庆也展现出惊人的科技力量,无人机组成的配送网络在空中穿梭,为封闭区域运送紧急物资;智能机器人在地面忙碌,负责消毒和送餐工作;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疫情传播链,为防控决策提供支持,这座以火锅和桥梁闻名的城市,正在用科技与疫情赛跑。
重庆人的幽默乐观也在疫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社交媒体上,重庆网友苦中作乐,创作出大量“抗疫段子”。“最近最远的距离是从小区门口到楼脚下——要扫码三次!”“今天的运动量:下楼做核酸。”“以前拼的是谁家火锅香,现在比的是谁家绿码时间长。”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成为重庆人应对疫情的精神良药。
疫情下的重庆经济面临巨大挑战,许多小店被迫关门歇业,出租车司机收入锐减,制造业供应链受阻,但重庆人没有坐以待毙,火锅店推出“无接触外卖”,导游开启“云游山城”直播,工厂实行“闭环生产”保供应,各种自救措施层出不穷,展现着重庆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11月20日,重庆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进入第十天,一队来自四川的医疗支援队伍抵达重庆北站,站台上,重庆市民自发组成的欢迎队伍高举“川渝一家亲,携手抗疫情”的标语,让许多医护人员湿了眼眶。
夜幕降临,南滨路的灯光依然璀璨,只是少了观景的游人,长江和嘉陵江依然在朝天门交汇,默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坚韧与顽强,重庆人常说:“没得啥子过不去的坎。”正如这座城市曾经经历过的无数困难时刻一样,疫情终将过去,而重庆人特有的江湖义气、坚韧不拔和乐观豁达,将帮助这座城市早日重回烟火人间。
当疫情的迷雾散去,重庆还将是那个让人流连忘返的8D魔幻城市,火锅的香气仍将飘荡在大街小巷,解放碑的钟声依然会准时敲响,而这段共同抗疫的经历,将成为这座城市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讲述着三千万重庆人在困难时刻的坚守与担当。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朴实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shbomb.com/kepujiehuo/2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朴实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疫情中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朴实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清晨六点,天色微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核酸检测点已经排起了队,居民们裹紧外套,在寒风中保持着安全距离,安静地等待着新一轮的核酸检测,这是2022年冬季太原疫情防控的普通一幕,也是这座城市与疫情抗争的日常剪影。昨天,太原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