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洪崖洞夜景如昼,长江索道横跨两岸——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早已是短视频时代的宠儿,而在这座城市的流量图景中,一个新群体正悄然崛起:重庆网红小哥哥。
他们或是穿着汉服在磁器口古镇摇扇吟诗,或是在解放碑街头弹唱民谣,又或是用地道重庆话拍着幽默短剧,镜头前,他们是光鲜的“网红”;镜头后,他们可能是大学生、上班族,或是创业者,在算法与流量构筑的江湖里,这群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着重庆的城市形象。
二十三岁的陈宇是其中之一,去年一段他在鹅岭二厂天台即兴跳街舞的视频意外走红,让他收获了第一批粉丝。“其实那天只是陪朋友来拍照,音乐响起就随便跳了一段。”他的账号有六十多万粉丝,每条视频下都有粉丝询问拍摄地点,带动了不少人去鹅岭二厂“打卡”。
像陈宇这样的重庆网红小哥哥们,往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不说标准普通话,而是带着“川普”口音;不追求精致无瑕的画面,反而刻意展现市井生活的真实感,在十八梯吃小面,在南滨路骑摩托车,在交通茶馆喝茶打牌——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内容,反而比精心设计的场景更能引发共鸣。
“很多人说我们蹭重庆的热度,其实相反,是我们让重庆变得更立体。”二十六岁的王哲专注于探索重庆的隐秘角落,他拍摄的防空洞火锅、山顶野景、老城区拆迁楼等系列视频,累计播放量过亿。“游客跟着我的视频,能看到 beyond 洪崖洞和磁器口的重庆。”
流量能带来关注,也能带来压力,十七岁的高中生小杨因为一段模仿老师的视频爆红,却遭到了网络暴力。“那段时间不敢看评论,有人说我丑,说我哗众取宠。”他一度想放弃更新,直到收到一位重庆老乡的私信:“谢谢你让我在北京看到了家乡的可爱。”
商业化是另一个挑战,随着粉丝增长,广告合作纷至沓来,如何平衡内容与广告成为难题。“每次接广告都掉粉,”陈宇苦笑道,“但没有收入就无法持续创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有专业团队,一个人要负责策划、拍摄、剪辑、运营全部工作。
尽管如此,这群年轻人依然坚持输出内容,他们组建了线下社群,互相推荐拍摄地点,分享器材使用技巧,甚至联合创作,在六月份的山洪救灾中,十余位重庆网红小哥哥联合发起募捐,用影响力为灾区筹集了三十多万元物资。
重庆网红小哥哥们的崛起,某种程度上反映了Z世代对城市文化的重新解读,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官方宣传的城市形象,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城市叙事,将宏大的城市景观分解为无数个可感知、可互动的碎片。
夜幕降临,洪崖洞又亮起璀璨灯火,陈宇和他的朋友们正在千厮门大桥下拍摄新的视频,镜头里是重庆的夜景,镜头外是这群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身影,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城市故事的讲述者——而重庆网红小哥哥们,正用他们的方式,让山城故事传得更远。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朴实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shbomb.com/kepujiehuo/81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朴实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网红小哥哥是谁/重庆网红小哥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朴实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清晨六点,天色微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核酸检测点已经排起了队,居民们裹紧外套,在寒风中保持着安全距离,安静地等待着新一轮的核酸检测,这是2022年冬季太原疫情防控的普通一幕,也是这座城市与疫情抗争的日常剪影。昨天,太原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