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末,重庆与成都这两座西南重镇,同时面临新冠肺炎Delta变异株的严峻考验,重庆山城与成都平原,地理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系,在疫情袭来时,两座城市的命运也紧密交织在一起。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成都则是西南地区的文化、科技与商贸中心,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两城之间人员流动频繁,每日往返于成渝高铁的旅客数以万计,这种紧密的联系在平时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优势,但在疫情时期却成为病毒传播的快速通道。
8月初,重庆首先报告了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源头与外地输入相关,病毒迅速在人群密集的商圈、居民区扩散,不到一周时间,成都也出现了类似传播链,两城疫情呈现高度同源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部分病例有明确的成渝两地活动轨迹,病毒借助现代交通网络实现了快速跨区域传播。
面对危机,重庆和成都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重庆依托其特有的“网格化管理”系统,将社区划分为无数个小单元,实现精准管控;成都则发挥其智慧城市优势,运用大数据追踪密切接触者,两座城市几乎同时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重庆在高峰时期单日检测量突破千万人次,成都也动员了数万名医护人员参与采样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成渝两地并没有各自为战,而是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两地卫生部门实时共享疫情数据、互通流调信息,协同划定风险区域,当重庆某区县医疗资源紧张时,成都迅速调配移动核酸检测车支援;当成都某些封控区域生活物资供应面临压力时,重庆立即组织蔬菜粮油驰援,这种“川渝一家亲”的协作精神,成为双城抗疫的鲜明特色。
在抗疫策略上,两座城市都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方针,但也根据本地特点采取了差异化措施,重庆针对山城特有的地形特征和人口分布,创新性地采用“无人机配送+志愿者上门”的方式,保障了偏远山区居民的物资供应;成都则利用其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发了智能门磁系统,实现居家隔离人员的远程管理。
疫情下的普通市民们也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坚守与互助,重庆的“棒棒军”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为封控区居民运送物资的任务;成都的茶馆老板们自发为抗疫人员提供免费茶饮,社交媒体上,#川渝人民要挺住#的话题下,两地网友互相鼓励,分享抗疫心得,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到9月中旬,重庆成都两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社会秩序逐步恢复,这次抗疫实践不仅检验了两座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更深化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合作内涵,后疫情时代,两地正在共同构建更加健全的公共卫生协作机制,包括建立联合流行病学调查中心、共享医疗资源、统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
重庆成都的抗疫经验表明,在现代社会,没有任何城市能够独善其身,只有加强区域协作,共享资源信息,才能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这两座西部城市的抗疫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大城市群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疫情终将过去,但成渝双城在共同抗疫中凝聚的协作精神与创新实践,将继续推动这两座城市向着更加安全、健康、韧性的方向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朴实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shbomb.com/shenghuojingyan/232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朴实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成都新冠肺炎,双城抗疫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朴实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福州中风险区域防疫政策福建省疫情中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统一安排,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中风险区内人员防疫指引1.中风险区内人员应服从社区统一安排,做到“人不出区、错峰取物”,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