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重庆,夜幕下的洪崖洞灯火依旧,只是少了往日摩肩接踵的游客,在千厮门大桥上穿梭的车流中,一辆标有“防疫物资”的运输车正驶向江北区某隔离点,位于渝北区的重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工作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防疫中枢的日常图景。
重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这个平常不为市民所熟知的机构,在疫情时期却成为城市运转的重要枢纽,从2020年初疫情暴发至今,防疫办的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奋战六百多个日夜,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用“白加黑”“五加二”来形容——即白天加黑夜,工作日加周末。
防疫办的工作远不止于制定防疫政策那么简单,每天早上七点,数据组的同事已经开始整理前一日全市的核酸检测数据、隔离人员情况、物资储备等信息,八点半,各部门负责人准时召开晨会,分析当前疫情形势,研判风险点,部署当天重点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小组立即分头行动:流调协调组与各区县疾控中心对接,确保密切接触者追踪无遗漏;物资保障组核对医疗物资库存,提前调配可能需要的资源;社区防控组着手处理各区反馈的基层防控问题;宣传组则开始准备最新的防疫提示,通过各类媒体向市民传达。
“最紧张的时候是出现本地病例的时候。”防疫办一位工作人员回忆道,“我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理清传播链,确定风险区域,做出封控或核酸检测的决定,这背后是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多方协调工作。”
重庆作为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和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防疫办创新性地建立了“三维防控”体系:空中——通过大数据追踪重点人群行程;地面——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精准防控;线上——开发“渝康码”系统实现健康信息数字化管理,这套系统在多次疫情反复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防疫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群众工作,去年十一月,重庆某小区因出现确诊病例实施封控,部分居民因突然被隔离而产生情绪波动,防疫办社区工作组立即派人前往小区,与社区干部一起组织物资配送,建立业主微信群及时沟通信息,安排心理咨询师进群提供帮助,最终平稳度过了隔离期。
“防疫不是冷冰冰的行政命令,而是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防疫办社区工作组负责人表示,“我们尽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防疫办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调整,从最初的应急防控,到后来的常态化防控,再到现在的精准防控和疫苗接种推进,防疫政策和措施始终基于科学研判和实际情况,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完成数千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构建起全民免疫屏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防疫办的工作人员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他们中有连续三个月没回家的年轻妈妈,有推迟婚期的一对恋人,还有退休返聘的老专家,他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说实话,很累,但值得。”一位在防疫办工作了两年的年轻干部说,“每次看到重庆保持低风险状态,市民生活正常,就觉得我们的付出有了意义。”
夜幕深沉,防疫办的灯光依然亮着,明天,新一轮的工作还在等待着他们,在这座山城之中,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坚守,换来了市民的安心与健康,他们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重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春暖花开。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朴实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shbomb.com/yulezixun/241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朴实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 防疫办(重庆防疫办咨询电话24小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朴实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南京疾控回应为何确诊病例持续增多,说了啥?1、南京举办第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针对“确诊病例为何持续增多”等问题回应说,近期病例报告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本轮疫情发生的场所特殊性、病毒传染性强。此次引发疫情的毒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