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深秋,山城重庆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下,空荡的街道、紧闭的商铺、不间断的核酸广播,构成这座城市特殊的背景音,在这片沉寂中,却有一对普通的小情侣——25岁的程序员张浩和23岁的幼儿园教师李梦,用他们的日常,书写了一段温暖而坚韧的爱情故事。
突然的封控:相隔12公里的守望
11月7日,重庆宣布对主城区实施临时管控,张浩住在渝北区,李梦在南岸区,短短12公里的距离,却成了两人无法跨越的鸿沟,封控第一天,张浩发来消息:“梦梦,冰箱里还有菜吗?我给你点个外卖吧。”李梦回复:“没事,社区发了物资包,你照顾好自己。”
这段对话看似平淡,却是两人疫情下生活的缩影,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琐碎日常里的牵挂,张浩开始每天给李梦“云监督”三餐,李梦则教会了张浩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三菜一汤,视频通话时,他们常常各自在厨房忙碌,手机架在灶台边,仿佛对方就在身旁。
阳台上的“演唱会”:浪漫在特殊时期发芽
封控一周后,李梦所在的小楼出现阳性病例,她被要求足不出户,情绪低落的那个晚上,张浩突然打来视频电话:“梦梦,到阳台来。”当她推开窗,发现对面楼的灯光闪烁,手机里传来张浩的歌声——他联合小区邻居,为隔离楼的居民办了一场“阳台演唱会”。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张浩的歌声不算动听,却让李梦泪流满面,后来她才知道,为了这场“演唱会”,张浩挨个加邻居微信,协调时间,排练了整整两天,疫情下的浪漫,不是玫瑰与烛光,而是我愿意为你点亮一盏灯。
志愿者的白衣与爱情的底色
11月中旬,张浩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每天穿着防护服运送物资、协助核酸检测,李梦担心他的安全,他却说:“总要有人站出来,而且这样我就能经过你家楼下,虽然不能见面,但知道我们呼吸着同一片空气。”
有一次,张浩负责李梦楼栋的物资配送,隔着一道门,他们进行了疫情以来最近距离的“接触”——李梦从猫眼里看到他写在包装袋上的字:“第42天,想你。”她将那个塑料袋小心珍藏,说这是疫情时代最特别的情书。
核酸检测点的“偶遇”与精心设计的重逢
社区规定不同楼栋分时段核酸检测,两人原本没有见面的机会,但张浩悄悄查了李梦的检测时间,特意和同事调班,守在她会出现的时间点,那天清晨,穿着防护服的他假装偶遇:“好巧啊,李老师。”尽管只能隔着两米距离短暂相望,尽管他全身被防护服包裹只露出眼睛,李梦却后来说:“那是我见过你最帅的样子。”
这样的“偶遇”后来又有几次,每次不过三两分钟的遥望,却成为支撑两人度过封控期的重要时刻,张浩甚至学会用眼神交流——眨两下眼代表“想你”,点点头表示“一切都好”,爱情在最艰难的環境里,进化出了新的语言。
解封倒计时:相约在火锅沸腾时
12月初,重庆迎来解封曙光,两人开始计划见面后的第一件事:吃一顿地道的九宫格火锅。“我要点毛肚、鸭肠、黄喉…”视频那头,李梦如数家珍,张浩笑着接话:“还要你最爱的红糖糍粑。”他们甚至详细规划了路线:从谁家出发,坐哪条轨道交通,在哪个出口相遇。
这些看似琐碎的讨论,实则是他们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是对重逢的虔诚期待,疫情让最简单的相见都变得珍贵,也让人们重新发现平凡日常的美好。
后疫情时代的爱情启示
12月7日,重庆全面解封,两人在约定的火锅店相见,隔桌相望,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最后是张浩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敬我们的72天。”火锅沸腾的热气中,李梦看见对面爱人眼中有泪光闪烁。
这对普通情侣的故事,是疫情下千万重庆人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坚守与等待、创新与适应,他们用行动证明:疫情可以隔离空间,却隔离不了爱;封控可以限制脚步,却限制不了心灵的靠近。
他们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非常时期的爱情,褪去了所有浮华,显露出最本质的模样——那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成为彼此确定的存在,正如张浩在解封那天发的朋友圈:“原来最动人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明天见’。”
山城重庆正在恢复往日的烟火气,而这段疫情下的爱情记忆,将永远温暖着这对年轻人前行的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回忆起2022年的这个秋天,一定会记得:那时他们相隔12公里,心却从未如此靠近。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朴实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shbomb.com/zzzl/2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朴实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疫情小情侣/重庆疫情小情侣跳舞视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朴实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我现在清远打工,以完工想回辽宁省沈阳市用隔离吗?低风险地区,不需要隔离,仅仅需要核酸检测证明啦!但是如果是中高风险或者当地没有发布疫情解除的相关公告的话,去外地还是要被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的。应该不用隔离。现在整个湖北全部都清零了。清远对...